4月18日是南京市規定的小升初跨區借讀生回原籍登記的第一天,在不允許跨區擇公辦校的嚴規下,名校雲集的鼓樓區,報名的人特別多。記者發現,有些孩子根本不符合戶口、實際居住地及房產證三個條件,但不少家長拿出了近期才辦的離婚證,有的還是登記前一天才離的婚。他們都是一方放棄婚後房產,帶著孩子遷回住在名校學區房的父母家(據4月20日《北京青年報》)。
    在學習經濟學的過程中,你會漸漸養成一個重要的思維方式,就是“意圖並非結果”。大概的意思就是我們制定的很多公共政策或者是決策,執行的時候你會發現得到的結果和我們設想的目的差別很大,甚至會產生完全相反或是意想不到的結果。這個按學區上學的政策,就收穫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結果,比如說學區房被炒到了天價,再比如說居然有不少家長為了孩子上學選擇了假離婚。
   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呢?恐怕是因為我們把因果關係想得太簡單了。當有很多變量能夠影響一件事的走向時,如果你只改變其中一個變量的話,是很難得到你想要的結果的。在上學這件事上,政策制定者無法控制的變量太多了,比如家長對孩子上好學校的決心,比如學校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的現實,不考慮這些因素,想當然地以為家長會老老實實送孩子就近上學,其結果就是,苦了家長,肥了學區房,除此之外恐怕沒什麼能夠改變。
    於是有網友開始呼籲,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應該是先把教育資源搞平等了。沒有了名校獨大的現實,不就沒有了家長瘋狂追逐名校的舉動了嗎?我只能說,這個想法仍然太過於簡單了。因為這幾乎是難以辦到的,如果教學水平以名校為標準拉平,那這個資金從哪裡來,而如果以中等學校為標準拉平,我們將付出失去高質量教育的代價,而且這個行業也很難再吸引人才。有人舉例說,日本不是做到一刀切了嗎?而且教師還定期輪崗。日本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,是因為他們有私立學校解決教育差異性問題,日本最優秀的教育資源不在公立學校,最優秀的教師也不會去輪崗。
    當然,公立學校應該體現公益性,但因為變量太多,所以“應該”和“實際”往往有著挺大的差距,如果我們強行平均教育資源,相信我,結果一定不是向名校平均,而是向下平均。我覺得,如果我們想要解決公立學校的公益性問題,辦法絕不是什麼取消教育產業化,而是進一步把教育推向市場,把私立學校做大做強。當私立學校承擔了教育質量問題時,公立學校才有可能回歸公益性。而且我們必須認清一點,公共福利從來只能是兜底,而不可能是高質量的。
    從二套房政策到按學區升學政策,最終得出來的結果居然都是讓夫妻離婚,這真是讓人啼笑皆非。我倒不想指責這些離婚夫妻對婚姻的不尊重,因為但凡有正常一點的方法他們也不會做這樣的選擇。相反我卻擔心,萬一夫妻中得到房子的那個人毀約不復婚的話怎麼辦?一項政策居然引發了道德風險,給家庭在經濟成本之外還加上了情感成本,那這政策肯定有什麼地方是有問題的,起碼沒有把人性充分考慮進去。
  本報評論員 牛角  (原標題:逼人離婚的政策不是好政策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p85vphmk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